姚榮松 (師大旁聽)

拓荒者放下了鋤頭
─永懷語言學大師 湯廷池老師
姚榮松

七十年代愛上語言學,師大英語系的啟蒙師
今年九月廿一日,國內的知名語言學家湯廷池老師,走過他璀璨多姿的學術人生,邁向九十高齡,溘然長逝,我到九月三十日才從國文系五八級丙班同學李君的 LINE 獲此訊息,同學說:要告訴您一個不好的消息:我大伯湯廷池教授已於 9/21 去世(也許您已知曉),因為去年您曾經提過想去探望,所以考慮之餘,還是告知,希望不會太唐突。驚聞噩耗,十分感傷。我仍這樣回信:
太令人感傷,我最敬愛的湯老師已歸道山,表示語言學的先行者時代的結束,我們任重道遠,但他的高足黃正德院士,千金志真小姐,一定可以完成老師想完成的一切,也許他老人家已了無罣礙,奔向師母的天際別業麗園,再續前緣。
我去年一度想把兩本著述親自呈給 老師,以感謝當年的教誨,並探望老師的身體狀況,電話中志真告以 老師目前不便探視,我只好改用郵寄奉上,心想有機會還是要去看他,沒想到我拖了數月校對快完成的一本台語研究論文集,就無緣獻給 老師經眼了。
湯老師 1931 7 29 日生於台灣苗栗縣通宵,國立台灣大學法律系畢業,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語言學博士。歷任台灣師範大學、輔仁大學、國立清華大學和元智大學等校教授,創立清大語言學研究所的核心人物,也是清大外語系和元智大學應用外語系首任系主任,為台灣大師級語言學家和英語教育專家。湯教授以推廣漢語理論語言學為志業,是台灣語言學界影響很大的學者,教出許多台灣語言學專家,包括國際語言界知名的黃正德教授、國立清華大學語言所蔡維天教授,及現任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所長林若望教授等。(參見台灣語言學家列表,台灣語言學會網站)。
民國六十年我就讀台師大國文研究所碩士班,由於偏好聲韻學,為了瞭解語音學並滿足對語言學的好奇,我開始旁聽英語系的語言學課程,因此認識許多老師,包括湯廷池、董昭輝、曹逢甫、吳國賢等老師。最初只聽音韻學,後來連
語概、句法都聽,湯老師的課聽的較晚,大約 1975 年左右,那時我已上博士班,上課教室在舊圖書館校區毗鄰工教系的僑教館或英語教學中心教室,用的講義是未出版的《國語變形語法研究:第一集 移位變形》打字稿,也許是新奇加趣味,聽得最有心得的是湯老師的課,好像我的語言學是啟蒙了。就這樣我就成為老師語法播種期的第一代學生,由於種種原因,我並沒有成為語法學者,也無緣進入湯老師學園的儒林譜。
一九七七年夏日夏大學生宿舍的陳年往事
湯老師的第一部經典成名著《國語變形語法研究 第一集 移位變形》初版於 1977 3 月,我在前一年(1976)以師大國研所博士生的身分考取教育部公費留學研究生類,博論尚未確定方向,身兼助教,出國進修一年需要辦留職停薪。由於公費只有一年,所以決定申請美國東、西兩岸各一間名校,再作最後決定,獲得紐約州的康乃爾大學及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語言系的入學許可,後來決定去康乃爾,是因為在台大丁邦新先生漢語方言的課堂上認識來自康乃爾的顧百里先生,他正在跟丁先生作澎湖方言調查的碩論。他是康大漢藏語名師 N.C.Bodman(包擬古)教授的學生,在他幫我引薦之下,包教授同意當我的指導教授(Adviser),我就選了康乃爾。我畢竟是半路出家,怎麼把握這一年,出國前我向湯老師請教,湯老師即時給我極好的安排,要我報名參加美國語言學會(LSA)每年一度的盛會暑期班(Summer Session),今年剛好由夏威夷大學主辦,我立刻報名選課,原來這是湯老師為我安排的開學前的新生訓練,為期六週,配合當局觀光政策,每週上四天課,有些課程及名家演講排到晚上,真是累到不行,但湯老師卻精力充沛,原來他攻讀博、碩士的時程都只花一年,是時間的藝術家。
接下來六個禮拜,我照表操課,不但上了李方桂、王士元、鄭良偉、李英哲的課,也參加第一個週末大會規劃的中國語言學討論會(7/14-15),聆聽了 20 幾篇的論文,認識許多中國語言學的同行。湯老師對我的照顧真是無微不至。除了 7/9 第一次出國同行搭華航外,還安排我和老師同住一間學生宿舍雙人套房。每天清晨早餐前要我在寢室做體操,每天提醒我要前晚決定明天聽哪幾堂課,有時也決定跟老師上同一堂可能聽不懂的課,也可一起上東西文化中心食堂,因為同處一室,老師生活嚴謹,我得配合老師的作息時間,一起吃早餐的好處,是防止自己賴床或翹課,我感受到情同父子的溫暖,從老師身上,我學習如何對家人表達思念,如何保持規律生活,如何節約能源,包括飲食方面,如何吃出健康。老師偶而會指導我的行止,也都輕聲細語。為了有效利用週末,他會提前準備一些簡易麵包牛奶當早餐,也不願意浪費時間去餐廳。我感受他的惜時與節儉,都超乎常人,因為人需與生命賽跑。
老師,我覺得這六個禮拜的相處,您給我太多了,我卻從未想到如何報答您。
湯老師著作等身,研究多元,已獲終身成就獎,並獲得中國語法界肯定
近年來國內語言學研究日益蓬勃,成果日漸受到國際學界的重視。台灣語言學會成立於 1999 年,今年已屆二十年,是目前國內擁有最多優秀語言學家的學術團體,其中許多中堅的優秀學者,早年都受到湯老師教導與啟發,例如曾任會長的王旭教授,中央大學法語系的黃景星教授等。2008 年頒贈湯教授終身成就獎有下列的介紹詞:
湯教授的博士論文 Movent Transformation in Chinese Syntax 開創了漢語學界多方位系統性的形式語法研究,他對許多句法詞法及語意現象都作了細緻的描
寫,嚴謹的分析,並提出了精湛的理論,如功能詞「會」、「跟」、「了」、「是」、「 」,各種情態副詞、照應詞、代動詞、“動貌詞”與“動相詞”、雙賓結
構、各種類型的關係子句結構、主題結構……他也探討了句法理論的問題,如論旨關係、信息結構與句法結構的關係、以及漢語有否 Infl 等。……湯教授亦對語言教學和兒童語言習得有深入的研究。湯教授是漢語句法學的大師,當今漢語形式語法的研究基本上都是以他的研究為基礎。……
湯教授的研究以漢語國語、閩南語、日語及英語為主要研究對象,至今已用漢、英、日文出版近 40 本語言學研究專書,發表了 200 多篇論文,1976 年起編著的「現代語言學論叢」系列已為國語研究者的必讀參考書。1977 年初版的「國語變形語法研究第一集:移位變形」榮獲行政院新聞局頒發的金鼎獎,他獲得國科會傑出研究獎三次……及教育部文化獎章(1998)。
由於篇幅的限制,無法列其著作目錄。值得稱許的是湯老師一開始就立志用國語寫他的現代國語語法研究,數十年如一日,他的擇善固執,已為語言學界樹立了典範,這就是他要推展語言學本土化的初衷。湯老師 2016 年新編的一套著作集「致良語言研究入門叢書」,由叢書命名就已可以看出,他念茲在茲的是語言研究的普及,這見證了他子女對父親的肯定:爸爸讀台大時確認對法律沒興趣,教育才是他的熱情所在。
近年大陸出版的漢語語法學史,台灣常被提到的代表人物是湯廷池和曹逢甫,這表示台灣的語言學被看見。以 1998年劉堅主編的《二十世紀的中國語言學》(北京大學出版社)一書為例,該書第九篇「二十世紀的中國現代語法學」(作者馬慶株、項開喜)提及百年來的成就---代表性人物及論著評述,把台灣列在「海外的漢語語法研究」,論及七十年代的美國影響,用一個長段介紹湯老師的研究,代表作有兩本:《國語格變語法試論》及《國語變形語法研究第一集:移位變形》,對後一本指出:
《移位變形》是湯廷池系統運用喬姆斯基的理論來研究漢語語法的第一部著作,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後來他也從認知功能角度來觀察漢語話語結構的特點,他曾提出四條原則來解釋漢語的語用結構,一、從舊到新的原則…… 又用另一段敘述八十年代喬姆斯基理論的創新,華人代表人物有黃正德、徐烈炯、李亞非、黃衍、李行德等,而以另一長段來介紹黃正德的著作和影響。由此可見兩岸學者發揚 Chomsky 理論學說最重要的代表非湯老師及其高足黃正德莫屬了。這正是台灣語言學邁向國際的寫照!
而第一代的拓荒者湯老師,您真可以放下鋤頭,好好的休息了。(作者為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灣語文學系退休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