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秋豫(師大旁聽生)

永遠懷念台灣語言學的火車頭湯廷池教授

我們敬愛的湯廷池教授終於在九十高齡離開病痛安息了,留給我們的是永遠的懷念和追思。

湯老師在七〇年代初期赴美修習語言學,引進了結合哲學心理學和人類學的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在台灣播種扎根,開啟了台灣語言學研究的新紀元。他經由介紹生成語法理論研究句法結構,一方面強調以共時資料驗證假說研究方法,通過口語自省語句的合法性,探討人類心智有何潛力如何運作的事實;另一方面大大的拓展了語言學的研究面向,進而真正落實語言學已成為實證科學的事實。這個在當時嶄新的研究面向及視角,跳脫文字直接從語言事實出發,探討人類哲學思維及心理運作。從此語言現象的描述只是取料,有無文字不是重點,規律抽取只是抽象化研究的一步。從語句如何生成有什麼意義,進而建立具衍生及解釋性的理論,才是研究人類語言的重點。從這個寬廣的角度看出去,訓詁聲韻考據歷史文獻後的構擬,只是研究有文字的語言貫時發展的方法,歷史語言學及中國語言學成為語言學研究的一支,語言學因為共時研究而從此走出了中文系。

語言學的跨界研究,除了哲學心理學認知科學歷史學人類學考古學社會學,還開始結合基因學從演化的角度探索語言的起源;此外也走入語言學習及語言教育的應用,並結合工程電機人工智慧,推動了電腦語言介面及語言語音科技的發展,成為跨領域研究的先驅範例。研究人類語言及語言學,從此也直接間接與國際學術接軌。台灣第一位領航這個寬廣方向的火車,並讓這輛火車掛上越來越多列車的先驅學者,除了湯老師外,不做第二人想。

不過,從我們認識的湯老師,我相信他個人從來沒有考慮過影響力或揚名立萬,他從事語言學的教育及研究,只是專注又堅定的年復一年日復一日,一步一腳印的走他自己設定方向。且讓我用以下這些是語言學界眾所周知的事實,來證明他的方向及我這個說法的正確性。第一,他希望在台灣推廣語言學,所以學成返台後只用中文寫作。但事實證明,這無損他在國際句法學界的知名度及影響力。第二,他認為語言學不該是艱澀難懂的學科,所以他的專書論文,都強調以多量的語料實例來闡述說明。事實證明,他的專書論文廣為流傳的原因之一是他採用大量的語料與證據,可讀性極高。第三,他認為語言學可以給語言教學提供協助,所以他撰寫了大量語言教學方面的專書輿論文。事實證明,他在語言教學方面的著述不但呈系列性,質與量也皆無人可比。第四,他在屆齡退休後說,將繼續在教育界回收再用(recycle)自己。結果是他真正有教無類的在師大清大以外,繼續在東吳輔大元智授課。出身法律系的他,當然相信只要具備邏輯思考的訓練,什麼背景皆可學習語言學,所以他授課的系所也包括英文系、語言學研究所到日文系,並在每一處留下訓練研究生的痕跡及著述。第五,湯老師一生無視名利,從未主動爭取過任何榮譽及獎項。所以他雖然獲得許多獎項,但他應獲的獎項更多,卻是不爭的事實。

我有幸在1973年到1974年在擔任師大英語系助教時,旁聽了他的句法課,一窺語言學的堂奧,從此從人文走入科學研究,從堆砌資料走向抽象式的思維邏輯,從描述語料走向提取規律並找尋解釋,確定了我赴美進修語言學及日後從事語言學研究的人生方向。雖然日後我並未從事句法學的研究,但在語言學領域中我以湯老師為榜樣,不伎不求的努力了一生是事實。在四十七年後的今天,回顧湯老師對台灣語言學的貢獻,我認為他的成就豈止是開啟了句法的研究,豈止桃李滿天下,豈止是啟發了許多後輩培養了許多生力軍,豈止是著作等身,他最大的成就,是成為台灣語言學的火車頭和領航員,擴大了語言學研究的面向,帶領我們走出語言學的新方向,進入新的研究境界。感謝湯老師作為在台灣研究語言學的火車頭,希望這輛列車在他離世後,繼續動力十足的駛向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