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師大學生、清大同事)
11/11/20 18:17
我在1968年進入師大英語系就讀大學部,三年級時湯老師開設「變換律概論」,當時我沒有選修,因為我二年級修「語言學概論」是傅一勤老師上的課,內容是結構學派的語言學,根本不懂得什麼是變換律。三年級時雖然跟黃正德學長到當時在系裡客座的Troike教授家裡讀句法論文,四年級修了陳秀英老師的「句法學」,可是對變換語法根本抓不到頭緒。直到上了研究所之後,修了湯老師的句法課才慢慢開竅。
老師在師大期間指導的學生當然不在少數,最傑出的首推目前在哈佛大學任教的黃正德教授,也是中研院院士。除此之外,曾任彰師大教務長及靜宜大學文學院院長曾守得教授的碩士論文也是湯老師指導的。南加大的李艷惠教授也是湯老師教導出來的漢語句法傑出學者。較年輕的還有魏廷冀。老師在師大指導的學生不只是英語系,國文系王錦慧教授的博士論文也是湯老師指導的。
我在師大英研所除了修湯老師的句法學之外,還修了湯老師的高級音韻學。這可能是湯老師開過音韻學的唯一一次。我因主修音韻,所以除了修課之外,跟湯老師的接觸機會並不多,但是我無時不感受到湯老師對我的關懷。這也是我為什麼從加拿大拿到博士學位之後,能夠到清大擔任教職的原因。我出國修讀博士之前是在中央大學擔任講師,辭職出國,拿到博士學位本來也有機會回中央大學,但是當時老師創立的清大外語系已經成立三年,追隨老師是我選擇清華大學的主要原因之一。
我到清華大學之後第二年,語言所成立並招生。語言所第一屆的學生中,老師指導碩士論文的林若望,蔡維天與高照明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台灣語言學青壯代的佼佼者。隨後老師在清大語言所指導的學生例如齊莉莎,劉辰生,張淑敏等人更是不勝枚舉。
老師從清大屆齡退休之後,到元智大學創設應用外語系,系上學生英日語雙修,是國內第一個英日語雙修的系,從我跟老師的接觸中,知道老師對這項成就很引以為傲。我在2006年從清大提前退休,也是抱著再度追隨老師的心情來到元智,雖然那時老師已經離開元智了,但是我還是不時向老師請教一些系裡的事務,知道系上的學生參加日語競賽取得良好的成績,老師很喜歡元智應外的學生稱他為「湯爺爺」。老師留給元智的legacy,我們一直在傳承著。老師在元智的這段期間很快樂,也很感恩,所以老師2000年由黎明光學長的金字塔出版社出版的《英語語法論集》一書扉頁題詞「獻給元智大學應用外語系的同仁與學生」。
老師在語言學方面的成就,不用我多說,其實我專長不是句法,沒有足夠的能力與高度來評價老師的成就,不過我舉一個我知道的事實,以這個事實來說明老師在語言學方面的成就。在著名的語言學家 James McCawley過世時,我曾在台灣語言學學會通訊寫了一篇悼念文,裡面提到,在我擔任清大語言所所長時,曾經有機會邀請McCawley來客座一個學期。在我跟McCawley教授溝通的過程中,他曾表示很高興能有這個機會來explore the marvelous mind of Prof Ting-chi Tang。我們知道McCawley為人謙和,但是對學問的批評是毫不客氣的。他銳利的頭腦,恐怕沒有多少人能夠得到他這樣的評價,。
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湯老師離開了我們,留給我們的是無限的追思。
老師在師大期間指導的學生當然不在少數,最傑出的首推目前在哈佛大學任教的黃正德教授,也是中研院院士。除此之外,曾任彰師大教務長及靜宜大學文學院院長曾守得教授的碩士論文也是湯老師指導的。南加大的李艷惠教授也是湯老師教導出來的漢語句法傑出學者。較年輕的還有魏廷冀。老師在師大指導的學生不只是英語系,國文系王錦慧教授的博士論文也是湯老師指導的。
我在師大英研所除了修湯老師的句法學之外,還修了湯老師的高級音韻學。這可能是湯老師開過音韻學的唯一一次。我因主修音韻,所以除了修課之外,跟湯老師的接觸機會並不多,但是我無時不感受到湯老師對我的關懷。這也是我為什麼從加拿大拿到博士學位之後,能夠到清大擔任教職的原因。我出國修讀博士之前是在中央大學擔任講師,辭職出國,拿到博士學位本來也有機會回中央大學,但是當時老師創立的清大外語系已經成立三年,追隨老師是我選擇清華大學的主要原因之一。
我到清華大學之後第二年,語言所成立並招生。語言所第一屆的學生中,老師指導碩士論文的林若望,蔡維天與高照明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台灣語言學青壯代的佼佼者。隨後老師在清大語言所指導的學生例如齊莉莎,劉辰生,張淑敏等人更是不勝枚舉。
老師從清大屆齡退休之後,到元智大學創設應用外語系,系上學生英日語雙修,是國內第一個英日語雙修的系,從我跟老師的接觸中,知道老師對這項成就很引以為傲。我在2006年從清大提前退休,也是抱著再度追隨老師的心情來到元智,雖然那時老師已經離開元智了,但是我還是不時向老師請教一些系裡的事務,知道系上的學生參加日語競賽取得良好的成績,老師很喜歡元智應外的學生稱他為「湯爺爺」。老師留給元智的legacy,我們一直在傳承著。老師在元智的這段期間很快樂,也很感恩,所以老師2000年由黎明光學長的金字塔出版社出版的《英語語法論集》一書扉頁題詞「獻給元智大學應用外語系的同仁與學生」。
老師在語言學方面的成就,不用我多說,其實我專長不是句法,沒有足夠的能力與高度來評價老師的成就,不過我舉一個我知道的事實,以這個事實來說明老師在語言學方面的成就。在著名的語言學家 James McCawley過世時,我曾在台灣語言學學會通訊寫了一篇悼念文,裡面提到,在我擔任清大語言所所長時,曾經有機會邀請McCawley來客座一個學期。在我跟McCawley教授溝通的過程中,他曾表示很高興能有這個機會來explore the marvelous mind of Prof Ting-chi Tang。我們知道McCawley為人謙和,但是對學問的批評是毫不客氣的。他銳利的頭腦,恐怕沒有多少人能夠得到他這樣的評價,。
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湯老師離開了我們,留給我們的是無限的追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