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祐禎 (輔仁大學跨文化研究所在職碩士生)

追師記

最早識得湯老師大名,那是在日本寫碩論的時候,碩論內容是中日的對照比較,因此引用了湯老師的一篇「國語助詞的兩種用法」的文章。

而最早和老師有過短暫交談,則是來自一通電話。此事說來話長,近乎30年前甫自日本回台的自己四處覓職,正巧看到一則在新竹某公家單位,在招募日語老師的信息。猶記得當天的筆試超級不簡單,題目很多,連モラ、音素等語學術語都考了。由於當時未習過語學,自然考得灰頭土臉,而後台北有了日商的工作,所以也就慢慢淡忘了。哪知某日下午,突然接獲新竹來的電話説: 有位湯廷池老師要親自跟我説話。轉接後,那頭傳來湯老師的聲音,猶記得説: 我是此次考試的備取,並詢問是否有意去新竹上班? 無知的我(不識泰山),就以已在日商就職為由婉拒了,當然了也錯失了這個天大的機緣!

第三度再接觸到湯老師時候,則是若干年後自己轉任教職的事情。在一次偶然的機緣,經由輔大師長楊承淑老師的引薦下,跟著一票前輩老師跑到新竹修道院去聆聽湯大師開講。老師的學問精深無比,聽了泰半不懂,但儘管如此,很快地大家就通通都被老師圈粉了。所謂的湯家班,大概就此開始成形的吧!

而自己呢? 也從此開啟了「追師」序幕,從單純的旁聽,到正規生修課。從最開始的新竹修道院,到新竹教育大學,再從外雙溪東吳大學,轉到新莊輔仁大學,到最後的台北文化大學建國分部。就這樣子地,一眨眼追師也追了好幾載。

追師初期,為了要理解老師的學問,我們組讀書會、從最初的聚集在咖啡館、改成在家中用skype,乃至現今的LINE的方式。感謝老師的激勵教導。這一路跟隨老師學習,雖然壓力無邊,但心靈是愉悅的,知識的收穫是滿滿的。

也許是很習慣有老師教誨的日子,突然接獲『老師已經走遠了!』的信息,頓時好難接受。回首過往追隨老師學習的日子,彷彿還歷歷在目,而大師卻真的已經走遠了。

老師,敬愛的湯老師,我常覺得您真的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大師啊!學生何其有幸跟隨老師在晚年學習。真的是太三生有幸!這份師恩,學生永銘心底。

感恩您 願吾師安息

學生祐禎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