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素英 (清大語言所學生)

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追憶湯老師

原本,我應該在師大英語系就讀的時候就能跟湯老師結緣的。不過,直到進入清大碩士班,第一次見到湯老師,他問我,妳大學時怎麼沒有來研究所旁聽我的課?我才後知後覺,原來老師研究所的課是可以允許大學生旁聽的呀!

湯老師的研究以漢語國語、閩南語、日語及英語為主要研究對象,致力以中文撰寫論文,討論現代語法理論、語法詞法分析,將語法理論以及語言分析的方法,介紹給國內主修語言的學生。

回憶我的碩博士求學階段,幾乎修習、旁聽了湯老師在清大開設的所有課程。我雖然不是湯老師掛名指導的學生,但湯老師在論文的組織架構、語言分析等各方面都諄諄教誨,幾乎是我的quasi-adviser。受到湯老師影響,我也以中文撰寫了碩士論文。

湯老師的課非常紮實,除了聽老師上課,學生也要做作業。記得有陣子給的作業是語法理論術語的中文翻譯、解釋以及示例,要完成作業,必須對這些術語有非常清楚的理解,才能以中文說明,並且舉出切合的例子。這樣的訓練,讓學生受益匪淺。

湯老師有幾句「名言」,影響我很深。
要「小題大作」,不要「大題小作」:與其急於處理大哉問,卻只能做泛泛之談,不如深入且全面地分析、研究一個小主題。
「說有容易說無難」:在論斷某個現象不存在之前,多想想、多找找。
「批評容易分析難」:在批評別人之前,想一想,自己能提出更好的分析嗎?自己的分析全面嗎?還有其他可能的分析嗎?

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湯老師的身教言教,永遠是我們後輩的典範。